墙外的生活

我的朋友一定想像过墙外的生活,没相信过外国的月亮更圆的人至少听过外国的天空更蓝。
我居住在一个在历史问题上需要多花点时间解释的地方,因为有些人认为我住的地方不能称为“外国”,有些人认为这里是外国。但如果换成“墙外”,则基本上没什么争议了。
每次初中同学在微信群里戏称我为“华侨”,我就很不爽,因为无论基于“外国”还是基于“中国”的概念,我都不能算是华侨。如果台湾算中国,我就不算华侨;如果台湾算外国,但我的身份证和护照是湖南颁发的证件,我也不算华侨。
不过,如果有人称我为“墙外人士”,那我就欣然接受了。中国有个历史遗迹叫“长城”,英文是Great Wall。我去过八达岭长城、慕田峪长城、和九门口长城,上图上我作势跳越的长城是九门口长城。

第一次去八达岭长城是2005年1月初,那时候还未曾想过墙外的生活,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有人要说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,难道长城很难抵达或是门票贵得只有好汉才买得起?去了没感受到特别冷,回来才发现背包里的矿泉水变成冰柱了。

2005年底,我的网站被关闭了,于是迁移到了国外。开始知道墙里墙外有ICP备案的差别了,墙外的网站的文章不用被勒令删除。
2007年,我的网站的BLOG目录被墙,后来整个域名被墙。
2008年,我的网站用上了SSL,IP却被墙,接下来域名被DNS污染。尽管我勤奋地在每写一篇新文章前换一个IP,仍然痛恨这墙。
2009年6月,我和Steve到九门口长城,从城墙上跳下无数次,不断改进,终于拍出来“跨越长城”的效果。
2010年,我带着草泥马到慕田峪长城,表达了对墙的问候。

2011年元月,我结婚了,老婆是高雄人。但我的护照和港澳通行证被长沙市公安局注销了,经过半年多的申诉流程,我终于在10月2日,也就是我30岁的公历生日的前一天,人肉翻墙抵达了台北,墙外。并非故意选择10月2日,而是在估算了新护照和台湾通行证的收件日期和老婆的时间,所以选择了松山机场和星期天的晚上。
从30岁公历生日这一天,就开始了正式体验墙外生活。
现在,家里的网络是中华电信的100M光纤,没有墙。上youtube看高清视频没障碍,玩Steam平台上的CS没障碍,上twitter没障碍,电脑上的自动判断海外路由的chnroute脚本被我删除了,iPad上的VPN基本上不用了,倒是找国内朋友要了一个扬州VPN,可以翻墙进优酷和搜狐看免费电影和美剧。我不再花时间钻研SSH、VPN的各种实现方式了。
在台北市和新北市各住了一年之后,我不爱在城里跟各色人等参加各种聚会交流如何赚钱,我于是和老婆商量去乡下生活的计划。我随手指了一个学校之后,老婆便很顺利的进入了这个学校。我们租了一栋闲置的房子,开始乡下生活。
乡下的好处之一是安静,没有叫卖声和大马路的轰鸣声。老婆也再也不用滤水器过滤自来水了,水是来自山上的自来水,水壶烧一年多也没有任何水垢痕迹。
去邻居家抱回来一只狗,送了两瓶酱油给人家。狗见风就长,体重在 半年内长到20公斤就再也不长了。
前年7级地震,震央在3公里外,还是够深,第一次体验了上下拱动的地震是什么感觉,平常体验遥远的地震都是左右晃动而已。
去年两次台风,我们乡两次成为台风的靶心,台风中心两次都命中。还好没什么大碍。
去参加太鲁阁半程马拉松,由于缺乏锻炼很多年,结果后面十多公里是走完的,历时3个半钟头。
报名参加铁三角负责跑十公里,结果十公里跑了64分钟。
今年报名了100公里自由车,希望我能在7小时内骑完。现在两个钟头骑完50公里腿不疼,希望100公里也能轻松完成。
去年暑假回到长沙,结果有朋友鼓励我尽管“得瑟”我的乡下生活,介绍楚国人在台湾的乡下生活。于是,我居然成了专栏作家,只是对于我这种在BLOG上随性写的人来说,定期每周憋稿子真是一件考验人的活。
今年寒假,一大帮子故友又在微信上碰头了,于是吆喝着一起认真写。我就继续写《水尾日记》好了,偶尔转载发表在杂志上的专栏文章。若是有人打赏,那就更完美了。
墙外的生活,你又有什么样的想像?欢迎留言来问问我。
来自周曙光的BLOGSPOT空间

9 thoughts on “墙外的生活”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